2010年7月21日 星期三

[歸國報告書] 阿拉伯與伊斯蘭萬花筒(二)


這個歸國報告書系列的開頭,
是從超正的約旦現任王妃Queen Rania開始講起的,
但理論上來說,重點應該是國王才對,
所以這篇要來講講約旦的歷史,
希望不會無聊到讓大家直接按上一頁跳出(笑)。


啊啊,不過在開講之前,請讓我先推崇一下三民書局的國別史系列。
請看這個網頁:
http://www.sanmin.com.tw/page-sanmin2.asp?item=SA32

偉哉三民書局國別史系列,一開始只出了幾本,
我原以為這種書不會太受市場歡迎,沒想到至今已出到三十幾冊。
巴西史、羅馬尼亞史、土耳其史......別說約旦史了,連尼泊爾史都有!
也許這種輕薄短小但又帶一定學術深度的書還是有潛在發展市場的。

而且根據一位政大阿拉伯語學系畢業、
對中東相關學術研究有所了解的學長閱後所言,
這本約旦史其實寫的相當不錯,
所以我很慶幸當初帶了它跟我一起到約旦去,
讓我在實習閒暇之餘,除了享受難得的、讀中文書的樂趣,
也能夠用更深入一點的角度觀察自己所身處的異世界。


那麼現在進入無聊的正題 (笑)。

約旦現任國王是阿不杜拉二世(Abdullah II),現年48歲。
不過在台灣比較有名的,應該是他的父親胡笙國王(Hussein)。
(註:Hussein也可翻做"海珊",但不是伊拉克被美國打下來的那一隻。)

想我當初第一次提心吊膽的跟媽媽提起,說想去約旦實習時,
本以為娘親大人可能跟這個國家不熟,
沒想到她的反應是:"喔,約旦啊。胡笙國王我有聽過。"

筆走至此,雖然做為被當地人視為藍鳳凰那一類的番女,
但奴家還是要誠心獻上對胡笙這位國王的敬意。

感謝他治理約旦長達四十六年,又致力中東和平,
以致在西方世界聲名遠播;
也感謝他到處飛來飛去拜訪外國,
連臺灣這種遠到不行的地方,他都來過三次。

蝴蝶效應影響下,他當年的來訪,
增加了一些些約旦在臺灣的知名度,
也讓幾十年後臺灣一個小小大學畢業生,
想去他治理過的國家進行一趟壯遊的心願,更容易達成些。
(講起來有點荒謬,不過研習要去的國家爸媽有沒有聽過,多少還是有差。)


拜台灣最近推行的數位典藏計劃之賜,
我在網路上找到了民國48年胡笙國王訪臺時的影片。
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URN=3250992

影片長度八分多鐘,
順帶一提,四分十五秒時竟然出現北一女學生夾道搖旗歡呼的畫面!!
身為校友,我必須說那制服樣式跟笑容實在太經典了XD

但其實這篇文章的重點在零分三十秒的畫面。
那個畫面上會出現兩面旗子,
其中一面是青天白日(沒有滿地紅),另外一面卻也不是約旦國旗。

那面旗子跟青天白日一樣,
背後都是有很深的民族歷史與政治情仇在裡面的。


簡單來說,阿拉伯半島的北部區域,
也就是今日約旦+敘利亞+黎巴嫩+以色列+巴勒斯坦這一整塊,
在阿拉伯歷史上又稱"大敘利亞",或是"沙姆地區"。
(詳細資訊可看此連結
http://zh.wikipedia.org/zh-hant/%E6%B2%99%E5%A7%86%E5%9C%B0%E5%8C%BA)

這一整塊區域,原本跟東亞一樣,國界不是那麼清楚,
也是在二次世界大戰後,因為歐洲列強的介入,
在當地各種政治勢力逐鹿互動下,最後才產生了現今的劃分結果。

由於約旦王室在伊斯蘭教歷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
所以原本曾有過想要統一阿拉伯半島北方勢力,
建立"大敘利亞阿拉伯王國"的想法。
要說是野心也可以,但在當時歐洲列強環伺下,
那也可以說是想要藉由整合來加強阿拉伯民族勢力的一種民族情操。

不過這個計劃最後還是失敗了,而在畫面上看到的那面旗,
其實就是代表了"大阿拉伯民族"的標記。


當我讀過這段歷史,再看到那兩面旗子並進的畫面,
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胡笙國王跟蔣中正總統會互動關係良好。
畢竟兩人背後所背負的歷史沉痾與大業是如此類似,
可說是共同分享著時代的眼淚。

但很哀傷的,六十年過去,整體世界的結構依舊沒有太大改變。
歐洲列強依舊是歐洲列強,是研習生們心心念念想去的先進國家。
不知該說是一方太不爭氣,還是一方太過霸道。

這種感觸,好難用言語表達。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