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於Day 108於約旦
今天是抵達約旦的第一百零八天。
來之前我就算過了,七個月半的研習,其實也不過就兩百三十幾天而已,所以現在幾乎已經去掉一半。
而最近也特別有種想要檢視自己生活的心情。
一方面是很多重要的事情塵埃落定,包括申請到約旦一年期居留權,讓我終於能夠安心的說:"我會在這裡待到六月底",雖說拿台灣護照申請居留不會是太大的問題,但居留證到手之前畢竟沒辦法完全安心。
另外,來這裡之後,三個月內經歷了伊斯蘭Eid長假、聖誕節、元旦新年、中國農曆年、西洋情人節,一堆的節日代表一堆的活動和聚會,雖說熱鬧有趣,但也佔去上班外的大部分時間,而從今天起到六月底前,都不會再有任何特殊節慶(終於^^"),也是讓心情沉澱下來的原因之一。尤其是當研習計劃到了第四個月,平日生活的許多事情不再新鮮、週末也不會再想要到處亂跑,規律而穩定的生活成為正軌之後,也開始是時候想想,接下來的四個多月,想要在這裡過著什麼樣的日子。
按照AIESEC慣例:Re-Plan之前先做Review。
想計劃之後的四個月半,先來回顧一下之前三個月的紀錄。
其實也不難,用三個關鍵字就可以解決:上班、做家事、參加聚會。
某種角度來說,幾乎是一種與世隔絕的生活。
語言是一個原因。
因為我是整間公寓裡每天最早起床、最早出門的人,所以每天上班前是沒有機會和室友聊天的,而踏出家門後基本上就是一個阿拉伯文的世界,不管是路上行人聊天、公司裡同事談話、商家招牌或產品上的文字、甚至是電視螢幕上的字幕,通通都是我不了解的語言,加上我的工作幾乎不太需要說話,也就是說,一個星期內有五天,從每天早上六點到晚上七點,除了偶爾用英文和同事討論事情之外,雖然我身處人群之中,但事實上是活在自己的小小世界裡。
這種日子對有些人來說並不好過,就像以前有位研習生講過的:在研習計劃中,你必須學會跟自己相處。Wesley以前抱怨過這點,我倒是非常喜歡這樣的情況。因為這樣的日子,真的會讓人靜下來,好好思考很多事情,不管是過去或者是未來,就大學剛畢業來講,尤其是個不錯的時間點。
聽不懂週遭語言的另一個結果,就是會放更多注意力在觀察人事物本身。對我來說,每天出門最大的樂趣之一,就是欣賞路上的風景,尤其約旦這個國家人口並不稠密,所以幾乎沒有高樓大廈,若要舉出我最喜歡約旦的幾點,其中一點一定是這裡的天空和地平線。
在這裡放幾張每天上班時路過風景的照片給大家看:
這是公寓隔壁的清真寺,我來之前知道伊斯蘭教每天要禱告五次,但不知道清真寺會負責"廣播"禱告,以確保鄰里內每個人都聽的到禱告聲。剛來的時候,每天早上四點都會被晨禱吵醒,不過久了之後就習慣了,現在夜夜好睡到天明XD
我住在一個小山坡上,所以每天早上要走大概十分鐘的下坡路到公車站搭車,這張是快到公車站的地方。因為路的對面就是約旦大學,所以這附近等於是大學城,商家很多、人來人往的,早上的車潮也不容小覷。(所以我後來學乖了,每天提早十分鐘出門就可以避免塞車)
與世隔絕原因二:不主動使用大眾媒體。
一來是沒那個時間,二來也真的沒什麼興趣。
是來到約旦後,才了解電視、報紙、雜誌、網路這些大眾媒體的存在與否,讓生活變的多麼喧囂,尤其是台灣。每天每天,許多家庭客廳裡的電視強力放送著新聞,影響著人們平日生活的認知與心情。
加薩攻擊事件尤其讓我有很深刻的體會。
我人就身處中東,甚至約旦就在以色列和加薩走廊的旁邊,但因為我在這裡不看電視新聞(我們有CNN,但晚上下班後還要看英文新聞實在是苦差事一件,何況我做完家事後也沒剩多少時間和精力),所以我是收到在台灣的朋友寄來關心人身安全的E-mail時,才知道有這件事情,然後用Google新聞查了之後,才大概了解整件事情的始末。(某種角度上來看真的是挺誇張的= =")
當然加薩攻擊對阿拉伯世界來說可說是一枚震撼彈,甚至連我不會阿拉伯文、又幾乎只跟都是外國人的室友相處,都能從不少蛛絲馬跡中感受到當地人的情緒很受影響(比如說公司同事或當地AIESECer常常寄來一些支援加薩地區的活動快訊等)。但由於這件事情本身並沒有怎麼影響到約旦的日常生活,所以我幾乎沒有什麼感覺,又加上幾乎不接觸任何大眾媒體,結果就是我會在台灣BBS上看到關於加薩事件的文章,報導、討論、關心著這個就發生在我身邊不遠,卻了解遠比台灣親友少的事件。
這件事情也忍不住讓我開始思考,等回台灣後,到底要對這些大眾媒體採取什麼樣的使用方式,或者說,對於所謂的"社會議題"、"全球議題"要採取什麼樣的觀點。當初上大學時,有種理所當然該開始關心世界議題的感覺,一方面是主修國企本身就跟這些高度相關,但另外一方面也是因為台灣的大眾媒體,總是用一種很強力放送的方式不斷告訴讀者或觀眾"你應該了解更多""你了解的永遠都不夠",到最後就是,總覺得身邊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在內,都或多或少有種吸收資訊強迫症,但諷刺的是,最後到底多少時間和精力是真正被貢獻到這些議題上呢?
以加薩事件為例,我並沒有花太多時間去關心或了解這件事情,甚至當室友們在討稐時,我參與的意願也並不高(其他話題我會參加,但以阿衝突這件事情我覺得短期內無解,加上背景知識不足,感覺討論的意義不大),但在室友的邀請之下,我花了一整個週末夜晚,去當義工幫忙打包要送到加薩走廊的援助物資,雖然挺累的,但能夠對這件事情有實質貢獻,我覺得很值得。(別小看一個週末夜晚,對一個朝八晚六、回家還要煮飯和做家事的上班族來說可是彌足珍貴)
這也是決定來約旦之後的心境轉折之一吧,珍惜commitment甚過一切,因為漸漸體會到,一個人所能給出最珍貴的禮物就是時間。當初要來中東前,說實話是真的很猶豫,即使確保沒有人身安全的問題,但選擇在一個某種角度來說還頗鳥不生蛋的窮國家待上七個月,套句某位長輩開玩笑的評語─"真是吃飽太閒"。那時候跟香港的某家知名國際企業已經面試完畢了,正在等結果,但因為約旦這邊先確定給我Offer,讓我陷入嚴重的天人交戰。那時候腦袋裡想,"笨蛋都知道要等香港,反正要是香港那邊被拒絕了,約旦這邊拖一下,當備胎應該不成問題"。
可是我討厭這麼勢利的自己。
在AIESEC運行研習計劃四年中,最大的困擾之一就是,研習生通常只對先進國家有興趣,但一來僧多粥少,二來研習計劃本來的宗旨是用交流促進文化間的了解,所以總是儘可能的勸說研習生考慮一些比較沒那麼知名的國家,那等於是在倡導一種價值觀,"放開心胸去與不熟悉的文化做交流",而價值觀最有趣的部份就在於,用嘴巴說是一回事,把自己的人生投進去又是另外一回事,而Action always speaks louder,因為行動背後的代價是自己真實的人生與時間,相較動動嘴巴,那是強大許多的一種背書。
而現在我人在這裡了,回頭看台灣的大眾媒體,每天許許多多的議題被炒的熱翻天,但在人們真正的生活中,它們到底又佔去多少時間?不是說媒體不重要,如同上面所說的,媒體形塑著社會的整體認知,而人們多半又根據這些認知做出選擇,所以媒體的影響力真的相當關鍵。只是隨著年紀漸長,伴隨著在AIESEC裡的諸多經歷,越來越深刻的覺得,"少說話多做事"會成為至理名言絕對有其原因。社會議題的背後多半是由一種價值觀支撐,而價值觀是真實體現在生活中的每一個行為和選擇,不是滿天橫飛的口水。
要是現在能有機會跟國企系的學弟妹說點話,最想說的就是,"想關心世界,就真的走出家門做點事情吧,就算只是走走看看也行。" 台灣的教育體系讓學生花了無窮無盡的時間在書本裡,念著李白的"黃河之水天上來"、背著"成一家之言"的史記,但支撐著這些經典文學背後的壯遊精神,到底到哪裡去了呢?
話題扯遠了,回頭繼續聊我"與世隔絕的壯遊生活"。(笑)
來約旦之前,我跟一個在這裡的波蘭研習生聯繫過,套句他在網誌上寫的話"Living in Jordan was like a permanent holiday, even if I was working 10 hours a day on average."。而在待了三個月後,我有幾乎一模一樣的感受。(而且很湊巧的,我每天也工作至少九個小時= =")
這種桃花源似的生活氣氛,我想一部分跟經濟有關,另一部分跟文化有關。
就一個經濟體來說,台灣太小,又跟全球經濟連結太深,所以在各方面都很受外邊世界的影響,結果就是生活中的變遷越來越快速、越來越全面,又因為基本上整個亞太地區在經濟上多半傾向開放,若沒來到中東,我還以為全世界都是這樣子的,但其實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
就以這波全球經濟衰退當例子,台灣社會在我出國那時,也就是失業潮實際開始之前,就已經瀰漫著一股緊張的氣氛,但即使是現在,雖說已經開始有事例證明約旦經濟多少受這波衰退影響,但我在約旦幾乎感受不到任何類似的悲觀氣氛。這裡的人不會每天早上關心股市跌了還漲了幾點、也不那麼緊張失業問題(約旦的失業率可是高達13%)、更不會一直焦慮或批評政府說它們什麼事都不做(不好意思,這裡是個"王國",罵政府等於罵皇室,不是一件很OK的事情= =")。
雖說我並不看當地新聞,無法確定是不是有更多經濟衰退的報導在裡頭,但就以一個旁觀者來看,在公司、在AIESEC裡和當地人相處時,整體氣氛仍舊相當平和歡樂,我甚至有一兩個月的時間完全忘記有全球經濟蕭條這件事情,是一直到一月中旬,開始養成每天瀏覽Yahoo奇摩首頁新聞的習慣後,才猛然想起"對喔,這波金融危機還沒結束",而我工作的公司甚至已經是和全球經濟連結度相當高的(IT公司、講求成本控制的軟體代工業、主要客戶為美國企業),就更別談其他當地機構了。
基本上,阿拉伯世界的經濟相當自成一體,在這裡商店裡一般民生消費品(食物、文具、日用品)如果不是Made in China,就是其他阿拉伯國家,而在資本市場上,阿拉伯世界開放程度又相當低(相信大家應該沒聽過約旦股市今天漲跌多少點),所以就這波金融海嘯本身來說,受創程度不高,不過因為約旦資源很少,且當地經濟目前仍相當倚賴外資及外援,我想等到時日一久,經濟本身還是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
而在文化上,套用外交部網站上的形容:"約人西化程度雖高,然早期游牧民族獨特之傳統及價值觀仍深植人心,好客有禮,愛面子,生活步調緩慢。" 就我了解,約旦人已經算是阿拉伯人當中,比較努力工作、重視職涯發展的一群,所以大家可以想像中東整體步調有多麼悠閒。除此之外,約旦社會讓我印象深刻的一點是,"家庭"在這裡仍舊非常重要,情況跟中國傳統社會的大家庭很類似,所以我在這裡常常有種活在歷史裡的感覺。
舉例來說,這裡人多半下午三、四點就下班,而下班後時間幾乎都跟家人在一塊,週末更不用談。(除非特殊需求,不然約旦AIESEC週五通常是不安排任何活動的,因為那是"家庭日",孩子必須留在家裡,所以沒有什麼人會出現)。很多很多事情,家庭因素影響的程度,即使相較歐洲國家,台灣已經算是比較重視家庭的社會,但沒親身體會,在台灣長大的我仍舊覺得難以想像(我的歐洲室友們就更不用談了)。
換句話說,跟台灣比較起來,這兒的人花在家庭的時間比花在工作的時間多上太多,所以他們的喜怒哀樂也受家庭影響更多、受工作影響較少,而家庭內的悲歡起落本就自成一個圈圈,通常不怎麼受外界影響,這也是我覺得這裡很像桃花源的原因之一。
忍不住猜想,要是這裡人有機會讀到〈禮運大同篇〉或是〈桃花源記〉,應該會覺得很熟悉吧。
與世隔絕的第四個原因,是和原本台灣生活中的一切隔離。
沒有一個人單獨到國外生活過的人可能很難體會,當你到一個新地方,除了行李箱裡的東西外,什麼都沒有、什麼都要重新建立的感覺。
新的公司,新的工作內容。
快速適應並且上手其實是份挑戰,畢竟人家可是負責你用來付每個月房租的薪水,即使是實習依舊有其壓力。接手一份新工作本來就不是一件很輕鬆的事情了,何況是語言、工作習慣都異於原生社會的海外實習。
新的人際圈。
你必須開始在當地交朋友,否則除了和自己原本的親友聯絡外,就是一個朋友也沒有,下班後一個人過生活。雖說研習計劃已經有當地的AIESEC人接待,但人家並沒有義務要變成你的朋友,所以如何學習與人建立關係,也是我在這裡體驗深刻的挑戰之一。
新的房間,新的生活。
雖然我在台灣並不算是完全沒有生活經驗的人,但到一個新國家,單就作家事來說,生活中要面對的是新的廚房和食材、新的居住環境和購物模式、新的薪水、物價和用錢習慣、新的洗衣和用水限制......族繁不及備載。
這三個月以來,我感覺自己在做著一種生活的實驗:先把所有原本習慣的東西都抽離,然後再嘗試把一個個元素加進生活中,看看自己喜歡還是討厭;或者在接觸到好久不見的某樣東西時,才發現自己異常想念。
發現自己很居家,去大賣場時逛服飾店索然無味,逛生活用品區卻開心的不得了。
發現自己沒那麼愛看電影,週末寧願看書、和室友聊天或出門走走,就是不想開電視或電腦。
發現自己超愛薑和醬油的味道,偶爾煮道菜時加上一點,就是一整天的快樂。
發現自己在一大群人當中並不愛說話,但如果是跟熟悉的人們在一起,可以一聊三四個鐘頭還意猶未盡。
同樣族繁不及備載。
都是些小事情,像吟軒學姊寫過的,"沒什麼適應不適應,只是有些東西買不到、有些習慣無法維持"。
但人生本來就是這樣,不是嗎?
很少有人說"我不適應我的人生",沒什麼適應不適應,日子每天每天都在過下去,只是比較快樂跟比較不快樂的差別而已。但這些喜怒哀樂,事實上都是由這些小事情堆積而成的,只是在原有的生活中,它們的存在理所當然,所以注意力就被拉到很多其他的事情上,而在其中迷失了。
是一直到開始過起這種什麼事情都要從頭開始的生活,才真的開始了解,什麼東西能讓自己快樂、什麼東西缺少不得、什麼東西即使薪水不多,仍覺得花錢花的值得,而當我們清楚知道什麼東西能讓自己快樂,並嘗試在生活中累積更多一些些讓我們快樂的元素,每天的日子也就會變的開心一些吧?
最後放張公寓裡週末夜晚的照片,來自不同國家的室友們,大家在客廳裡各做各的事情。對我來說,這就是在這裡生活最幸福的時光之一。
當然不是每個人的研習計劃生活都這麼家居,(我身邊就有不少夜夜笙歌的例子^^"),我自己也打算等天氣暖一點之後,要開始多到戶外走走、多見識各種事物,但三個月與世隔絕的生活,讓我更深刻的了解自己,清楚的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對我來說,是相當難得的體會。只希望研習計劃結束之後,在往後的日子裡,都還能保持著這樣的態度和心境。那麼不管人生中發生了什麼,應該都能讓自己過的更快樂一些些。
和大家共勉之:)
7 則留言:
Hey Deborah,
It has been a long time that we don't talk! Accidentally found your blog and I really enjoy reading it and I like your perspective and sharing.
I'm still in Colombia and this is my ninth month. I'm so glad that I chose to come to Colombia, the decision that many people didn't approve in the beginning.
It seems that you're having really special and unique experiences there. Hope everything goes smoothly for you and all the good luck!
Take care and keep in touch!
hugs
carla
黑唷~~超級有趣的! 我發現台灣人包容力真的很強,也是因為中國社會吧才可以體會他們的觀念! 印度也是這樣,西方人完全一個頭兩個大...我就覺得沒甚麼= ="
呵呵^^
我好喜歡讀你的網誌
也很同意你說的很多部份
因為我最近自己也在看FORM
也在準備要出去
感覺看你的BLOG給自己很多心理建設
目前看了好幾家喜歡的有巴西等等XD
希望也能趕快出去體驗你說的那些囉 :)
SANDY
Dear Carla:
You can't imagine how surprised and happy I am to receive your message. Indeed the biggest pleasure of the week.:)
(Especially it's from Colombia.:P)
I still remember the scene we sat together at QK near NTU, preparing for the national review session of 2007 sNCF, and can't believe that's already almost two years ago.
Also glad to know you're enjoying your traineeship as well as reading the articles here. I'm sure we'll keep in touch and share a lot of things together afterwards, back in Taiwan or somewhere else. (It's hard to say, we're AIESECers.:P)
Just hope everything goes fine with your life. Take care and keep in touch.
Sincerely,
Deborah (with hugs)
to Erica:
哈 很高興妳喜歡
我本來還在想
洋洋灑灑五千字大概大家都懶的看吧
(自己打到最後都有種囧感
這篇文章怎麼打都打不完
一個週末下午就這樣付諸東流= =")
同意台灣人真的包容力很強
彈性、容忍度、耐操度都是一流的
所以印度社會跟台灣也有很多相似之處?
我以為印度完全是另一個世界耶
有機會的話也寫些相關的sharing吧:)
Take care yourself & Hope you enjoy rest of your traineeship
Hugs,
Deborah
Dear Sandy:
謝謝妳:)
知道妳喜歡這篇文章很開心
(我有看到個版上的推薦文
So sweet>////<)
其實這個blog當初設立的目標之一
就是希望分享一些traineeship的心路歷程
因為就我之前的經驗
這是最重要的preparation之一
希望妳可以很快match到喜歡的國家和TN:)
Hugs,
貞儀
哈囉,
看到你的生活記錄真是讓被困在台灣當兵的自己份外眼紅阿!
軍營中最缺乏的就是一段安靜而能讓自己獨處的時間,每天面對到抱持著各種心態的人對許多微不足道的小事揣測與評論,而空閒的時間都被些奇怪的雜事切割開,自己似乎很久沒有機會好好反省畢業後的這段時間到底成長了多少...
你回台灣的時候應該可以聽到更多的心得吧!
下次約吃飯的時候記得要通知我喔,之前錯過十月的那攤已經非常惋惜了!
有空時還是多寫點文章吧,每次看完你的文章對我來說都是一種激勵。
加油囉!
Best wishes
Kenneth
張貼留言